返回第618章王母石,火器经(1 / 2)张老西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这些日子,神龛逐渐出现变化。

竟有丝丝香火之力凝聚!

虽然很淡,但也让李衍提起了警惕。

无他,这位实在是太有名。

从上古至今,就留下各种传说,供奉的庙宇也难以计数,是真正的大神。

但这神龛乃是古物,说不定还要追溯到古部落先民时期,又没人供奉开光,为何会凝聚香火?

时至今日,李衍已对俗神有所了解。

他们因香火而生,因遗忘而亡。

用前世概念,所谓俗神便是集体意识的投影,是一种虚拟的存在,比如看到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,便会创造出掌握相关力量的神。

这是人类对于外在世界的探索。

人的情感力量无比强大,再加上这个世界有罡煞二炁流转,喜怒忧思悲恐惊,都会有某种东西因此而生。

俗神同样如此。

弱一点的,只能寄托于一个小神像,比孤魂野鬼强不到哪儿去,顶多能托梦示警。

强横的如水神杨泗将军,神像遍布南方河道周围,香火连成一线,会显圣甚至斩妖。

而二郎真君,又处于另一个层次。

转世成人,又登神成功。

这种现象,或许并非孤例。

比如这西王母。

从《山海经》可知,上古之时其为昆仑主,司掌“天厉五残”与“不死药”。

所谓“天厉五残”,便是瘟疫、战争、饥荒、洪水、地震五种上古先民恐惧的灾劫。

其本体为“虎齿豹尾”,象征自然法则的无情与再生,亦代表先民的恐惧。

换句话说,就是一尊凶神。

但也有一种说法,西王母实则是古代西域女性氏族首领,和女娲族、伏羲、神农一样,都是氏族名称,并非单指一个人。

周穆王瑶池会盟,不过是历史事件的神话表达,所以才能互赠礼物。

无论哪种情况,后来都发生了变化。

汉代,武帝建“金母元君庙”,对其形象描述,也成了“修短得中,天姿掩蔼,容颜绝世”,且赠仙桃与武帝。

神话与历史,往往有诸多纠缠。

或许与周穆王西征、汉武帝西巡有关。

所谓“赠仙桃”,可能也与方士蛊惑帝王寻长生之举有关,所以出现了“传西王母筹”神魇事件。

到后来,逐渐成了现在的“福神”形态。

这是典型的香火影响。

就像二郎,随着吸收香火,无论从性格还是神态都在变化,最终成为杨戬登神。

西王母,或许也经历过类似过程。

无论如何,真相已淹没于历史中。

这尊神龛还是古老时代神物,西王母性质已变,任何祭祀,香火只会出现在如今的福德女神身上。

难不成,西王母祭祀出了问题?

李衍百思不得其解。

好在,这点香火之力对他毫无影响。

握着神龛,李衍存神一念,护臂千念上的铜钱鳞甲顿时哗啦啦作响。

周围忽起狂风,罡煞之炁汇聚,直接将神龛上那点香火冲得一干二净。

做完这些后,李衍才将其小心收起。

开窖大会事情太多,待结束后便立刻前往西岭,等待龙妍儿破关的同时,将神龛吸收。

随后便前往洛阳。

定好计划后,李衍来到窗前。

青城选得日子不错,今日是个久违的晴天,漫天寒雾消散,阳光撕裂浓雾落下,朝阳洞美景再现。

放眼望去,一片碎金光彩。

然而,美景虽好,李衍却另有心事。

九鼎出现、新式火器、大海航、蒸汽机、大罗法界异常…诸多征兆表示,这次人道变革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历史的车轮,早已偏离他认知。

之前从关中出发,他们的目标,只是想游历四方,增长见识,补全传承修行。

随后,便卷入了西南之战和妖人图谋中。

到现在,他们的实力都迅猛增长,无论他还是十二元辰的名号,皆已传扬四方。

出发之前,可从没想到这一点。

然而,昨日的大会却也提醒了他。

人道大势之下,那些底蕴深厚的大教都在寻找前路,梅山法教更是直接投靠朝廷。

他们这小队,又将何去何从……

…………

上清宫的琉璃歇山顶,刺破云海。

随着山风掀起松涛,宫殿八角飞檐下,七十二只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,随即道童拽起撞木。

咚!咚!咚!

恢弘的晨钟声响彻群山。

上清宫外,早已是人头攒动。

首日祭祀开会,次日开窖收宝,今日是最后一天,也是各种灵材宝物交换的时间。

开窖大会并非年年都有,这种规模的更少,各门各派自然不会错过,早早便已来到上清宫外等待。

李衍等人也在其中,与不少人寒暄。

这些势力,不少都是老相识。

比如太白山斗姆院、华山纯阳宫、武当真武宫、武昌宝通禅寺、广德寺…

虽然来的不是熟人,但也都见过,关系不错。

不知不觉中,李衍已攒下不少人脉。

当然,也有人离他远远的。

比如陕州商山教,他在长安时便和岳法崇发生过冲突,再加上申三酉所在的冥教与商山教不对付,所以也懒得搭理。

江湖厮混便是这样。

少不了朋友,也少不了对头。

而这一切,也落在有心人眼中。

蜀王宫一战,他本就名扬天下,如今交谈者,皆是玄门正道势力,更让不少人心中开始评估。

比如通天教的地龙子,在远处默默观望,虽面色阴沉,但眼中却出现了一丝忌惮…

还有前日风光无限的梅山法教唐九。

这矮胖老者看着人群中的李衍,若有所思,犹豫了一下,便走上前来,微笑拱手道:“李少侠,老夫梅山唐九,久仰大名啊…”

周围玄门正道的人心领神会,知道他们有话要说,便找个理由纷纷散开。

本站域名为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